利尿劑并不是對肥胖高血壓患者合理的治療方案
眾所周知,肥胖會導致高血壓,相反的,高血壓也會導致肥胖,因此,這兩種障礙可能同時存在。然而,除了高血壓所影響的靶器官外,肥胖還會影響血流動力學、 神經內分泌和代謝過程。因為多余的脂肪組織需要更多的心輸出量來滿足代謝需求,所以無論動脈壓力如何,與瘦的患者相比,肥胖的患者血管阻力更低,而血管阻 力又是血管病變的標志之一,因為其在肥胖患者中較低,所以肥胖能對高血壓病變的靶器官帶來部分保護作用。這即是所謂的“肥胖矛盾”——如數個觀察性研究報 道,與肥胖高血壓患者相比,正常體重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更高。
然而,與肥胖相關的心輸出量和室內容量增加會增高左室充盈壓和左室容 積,從而引起左室擴張和室內壓升高。如果高血壓和肥胖同時存在的話,那么心臟就必須擔負起雙倍的負擔,包括肥胖引起的前負荷增加和高血壓引起的后負荷的增 加。此外,心肌脂質含量隨著肥胖的增加而增加,這會導致心臟結構和功能的負性變化。結果就是左室功能不全和心衰成為高血壓肥胖患者的常見特征。 Framingham隊列的數據指出肥胖患者心衰風險倍增,在包含了89個研究的系統(tǒng)綜述中,在體重指數超過30的患者中心衰發(fā)生增加70%以上。
在 《柳葉刀》雜志中,Michael Weber和同事通過評價不同高血壓治療的效果來進一步探究所謂的“肥胖矛盾”現象。在ACCOMPLISH研究的亞組分析中,研究者根據體重指數將 11482名研究者進行分組,比較了雙氫氯噻嗪方案和氨氯地平方案對這些患者的作用。雖然氨氯地平方案對所有體重指數組的患者都具有同樣的效果,并且其對 于瘦的患者和超重患者的治療效果要優(yōu)于雙氫氯噻嗪方案,但是在肥胖的患者中,這兩種治療方案具有相同的療效。那么,該研究的結果是否意味著對肥胖的患者而 言,以利尿劑為基礎的治療方案是這類患者合理的選擇?在我們得到這個結論之前,還需要考慮一些問題。
甚至在將瘦的高血壓患者排除之后,氨 氯地平方案的有效性在ACCOMPLISH研究的亞組分析中仍存在顯著意義。此外,對于肥胖組患者的分析指出兩組的區(qū)別僅有15%,辨別權重為35%,但 點估計仍顯示較雙氫氯噻嗪方案而言,氨氯地平方案仍具優(yōu)勢(但未達到統(tǒng)計學顯著意義)。通過BMI對患者進行分層容易得到BMI最高組的患者具有心衰的風 險。
因為利尿劑和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是心衰治療的基礎,而對于鈣離子拮抗劑的應用則仍存在爭議。雙氫氯噻嗪對肥胖患者的療效優(yōu)于瘦的 患者這一事實也就不那么令人驚訝了。在HYVET研究中已經證實了利尿劑能有效預防心衰,在該研究中吲達帕胺聯合培哚普利 能減少心衰發(fā)生風險至64%,是HYVET研究中發(fā)生風險降低最多的心血管事件。相似的,ALLHAT研究中證實氯噻酮對心衰的預防作用優(yōu)于氨氯地平,雖 然這兩種藥的降壓作用相似。一旦利尿劑的適應癥從治療無并發(fā)癥的高血壓擴展至心衰的預防,那么這類藥物就優(yōu)于鈣通道阻滯劑。對肥胖患者而言,雙氫氯噻嗪和 氨氯地平具有相似的療效并無顯著意義,因為其僅反映對于利尿劑治療反應良好的患者心衰風險減小。
然而,心衰的風險遠較肥胖為高。特別是肥 胖患者常具有代謝綜合征和高尿酸血癥,其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增高6至12倍。噻嗪類利尿劑可增加胰島素抵抗、腹外脂肪堆積以及增加血尿酸含量。與β受體阻滯 劑以外的降壓藥相比,利尿劑會導致新發(fā)糖尿病增加35%,并且這種增加的風險與利尿劑使用時間相關。Elliott和Meyer報道與安慰劑組相比,利尿 劑組的新發(fā)糖尿病風險的比值比為1.34。如果使用ACE抑制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利尿劑導致的代謝異常,但是這種效應并不持續(xù)存在,因此限制了利尿劑 在肥胖患者中的長期應用。然而,如果使用噻嗪類藥物進行治療,應該選擇具有可靠數據的氯噻酮或吲達帕胺。
因此,我們并不贊成Weber和 其同事的研究結論——即利尿劑方案對肥胖患者而言是合理的治療方案。相反,我們猜測相對而言應限制thiazide在肥胖患者中的應用。如果單針對高血壓 進行治療的話,應不論患者體型如何推薦氨氯地平方案。相反,如果是以預防左室功能不全為治療目標的話,那應不論患者體型如何推薦利尿劑方案。目前英國最新 的指南指出,除非患者存在心衰的風險,否則應將利尿劑作為高血壓治療的三線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