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腫瘤醫(yī)院成功完成首例納米刀肝癌消融術
日前,首例CT引導下全麻納米刀肝癌消融術在河南省腫瘤醫(yī)院介入手術室順利完成。手術由放射介入科主任黎海亮、麻醉科主任盧錫華及團隊共同合作完成,開創(chuàng)了該院納米刀治療的先河,在該院實現了零的突破,也積累了寶貴的臨床經驗。
手術患者以“原發(fā)性肝癌術后復發(fā)”為主訴入院。入院復查上腹增強MRI提示肝4段見類圓形結節(jié),考慮新發(fā)活性子灶。病灶臨近肝左葉膽管及門靜脈左支,常規(guī)消融術風險較大,有損傷膽管及門脈可能。結合患者病灶情況,黎海亮主任領導的介入團隊最終確定納米刀消融為最佳治療方案。
麻醉科主任盧錫華及團隊積極配合,經過充分準備制定了周密詳細的麻醉計劃,術中開放中心靜脈補液通路,行有創(chuàng)動脈血壓監(jiān)測,穩(wěn)定血壓及心率,保證手術全程在全麻深度肌松下進行,為手術保駕護航。手術在 CT引導下經皮穿刺下順利完成,術后患者無發(fā)熱,疼痛等消融常見副作用。目前,患者恢復良好。
納米刀是一種新興的腫瘤消融技術,是不可逆電穿孔(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IRE)的俗稱。其原理是利用1500伏到3000伏的高壓直流電,發(fā)出強大的電場,以微秒和毫秒脈沖的形式作用于細胞膜的磷脂雙分子層,產生不穩(wěn)定電勢,使細胞膜上出現不可逆的納米極穿孔,從而破壞細胞內外環(huán)境,誘導細胞凋亡而引發(fā)腫瘤壞死,因此稱為納米刀。
治療的癌種包括胰腺、肝、肺、腎、前列腺以及其他實質器官以及軟組織的腫瘤,特別適用于臨近大血管、肝門區(qū)、膽囊、膽管、輸尿管的腫瘤。比如位于危險部位的肝癌、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胰腺癌、腹膜后轉移淋巴結、肝門部膽管癌和術中無法切除的殘留組織等。
據放射介入科主任黎海亮介紹,這是因為,納米刀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對組織的消融具有選擇性,只破壞癌細胞,不傷及血管壁、神經、氣管和支氣管、膽管、腸管、輸尿管,消融區(qū)界限清楚,一方面避免了因顧慮損傷神經或大血管而發(fā)生腫瘤消融不徹底的情況,減少復發(fā)隱患;另一方面減少不必要多損害,更安全。
不僅如此,與常用的熱消融(射頻、微波)和冷消融(氬氦刀和液氮)方式相比,納米刀在消融滅活腫瘤時,不產生冷或熱,不屬于物理消融,而是通過高壓脈沖電流,直接破壞腫瘤細胞的細胞膜,使腫瘤細胞死亡,更徹底。
與其他治療手段相比,納米刀治療時間短,可在微妙到毫秒治療時間內有效導致組織死亡,節(jié)省治療時間。一般直徑3cm的腫瘤,消融時間不超過5分鐘即可完成,麻醉時間相應縮短,有利于術后康復。
雖然納米刀有這樣的優(yōu)勢,但是,由于納米刀消融時存在的高壓電脈沖,容易引起患者心率血壓急劇升高,從而造成循環(huán)的劇烈波動,而且全麻下,肌松不充分時,消融刺激會誘發(fā)全身骨骼肌收縮,病人表現類似癲癇大發(fā)作。所以,該技術在臨床的實施過程中,對麻醉醫(yī)生的保駕護航提出了嚴峻的考驗。
納米刀消融新技術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腫瘤治療新理念,擴大了腫瘤消融的適應癥,使既往無法手術切除或消融的腫瘤患者獲得了根治性治療的機會。特別是當腫瘤與大血管粘連時,以前往往被視為手術禁區(qū),醫(yī)生束手無策,病人常常只能被動的等待命運的安排。現在,納米刀應用于臨床,給這些病人帶來了新的希望。
2012年,美國FDA批準納米刀技術應用于臨床,2015年6月,納米刀獲批進入我國用于肝臟及胰腺等部位的軟組織腫瘤消融。
相關閱讀
- 我國射頻消融治療肝癌獲突破 臨床治愈率國際領先201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