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婦女凝血4項的檢測及其臨床意義
【關鍵詞】妊娠婦女 凝血功能 產科并發(fā)癥
為探討妊娠期婦女凝血4項(PT、APTT、TT、Fbg)檢測的臨床意義,現(xiàn)對我院2007年1月以來的216名臨產婦女及60名體檢健康的非妊娠期育齡女性的凝血指標進行對照研究,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對照組為健康體檢的非妊娠期育齡女性60名,年齡20~38歲,臨產孕婦組為我院2007年1月以來本院產科住院的足月妊娠婦女216名,年齡22~38歲。
1.2儀器與試劑儀器為日本SysmexCA500全自動血凝分析儀。試劑由德國DadeMarburg公司提供。
1.3方法兩組人員均采用血凝自動定量靜脈采血管(枸櫞酸鈉含量109mmol/L與血液1:9抗凝)抽取靜脈血1.8ml,混勻,于2h內按實驗要求及時分離血漿并檢測。試劑為新配制的并及時放入儀器冷藏位置。
2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顯示臨產婦PT、APTT、TT時間縮短,F(xiàn)bg明顯增高且有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
臨產孕婦與正常對照組凝血功能指標結果比較
3討論
PT、APTT、TT及Fbg4項凝血功能指標,是判斷出血性疾病的主要診斷指標。PT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統(tǒng)凝血因子Ⅱ、Ⅴ、Ⅶ、Ⅹ及纖維蛋白原的水平,APTT是反映內源性凝血因子Ⅷ、Ⅸ、Ⅺ、Ⅻ、Ⅴ、Ⅹ、Ⅱ、PK.、HMWK水平,TT是凝血酶使纖維蛋白原轉變?yōu)槔w維蛋白所需要的時間,它反映了血漿中是否含有足夠量的纖維蛋白原以及纖維蛋白原的結構是否符合人體的正常生理凝血要求。Fbg是一種糖蛋白,在凝血酶水解下形成肽A和肽B,最后形成不溶性的纖維蛋白止血。另外Fbg在血小板的聚集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血小板被激活時,其膜上形成纖維蛋白原受體GPIb/Ⅲa,通過纖維蛋白原的連接作用形成血小板聚集體,最終成為血栓①。
從本組實驗結果可以看出臨產婦女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與對照組相比其PT、APTT、TT時間明顯縮短,F(xiàn)bg明顯增高,且均有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1或P<0.05)。
妊娠期的這種高凝狀態(tài)是一種生理性保護,可有效防止生產時過量出血的發(fā)生。從妊娠3個月左右,孕婦的凝血系統(tǒng)和纖溶系統(tǒng)發(fā)生變化,血漿纖維蛋白原的含量逐漸增加,優(yōu)球蛋白溶解時間(euglobulinlysistime)明顯延長,大部分凝血因子(Ⅱ、Ⅶ、Ⅷ、Ⅹ、Ⅻ等)增加,可溶性纖維蛋白單體含量增加,纖溶酶原激活物活性下降而其抑制物水平升高,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這種變化隨著孕周的增加而加劇,有利于胎盤剝離面形成血栓,減少產后出血。在凝血同時,繼發(fā)纖溶活動也開始,以清除子宮螺旋動脈和靜脈竇內的血栓,加劇子宮內膜的再生和修復。這種變化持續(xù)到產后3~4d才開始逐漸恢復至正常。
在產婦生產過程中,因凝血與纖溶機制改變可繼發(fā)異常出凝血情況,如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的發(fā)生,特別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有一定量的凝血因子缺乏或變異所致的高凝狀態(tài),重者可發(fā)生微血管病性溶血。因此在產前及產中連續(xù)監(jiān)測凝血4項及PLT、D二聚體等相關指標對防治產科并發(fā)癥,提高分娩安全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PeerschkeEIB.Recongnitionofplateletassociatedfibrinogenbypolyclonalantibodies:Correlationwithplateletaggregation[J].Blood,2002,79:2028.
[2]Granger.JP,AlexanderBJ,BennerttWA,etal.Pathophysiologyofpregnancyinducelhypertension[J].AmJHypertens,2001,14(6pt2):178s-185s.